拖欠工资是劳动法第几条第几款第几项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劳动者都理应得到自己应有的工资报酬。但不幸的是,一些企业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这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也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那么,有关拖欠工资问题在《劳动法》中具体有哪些规定呢?
拖欠工资是劳动法第几条第几款第几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在员工劳动合同中,雇佣单位和员工应当约定工资数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事项。员工的工资还应该符合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且应当与其对应的劳动工作量等相符合,而单位在违背劳动合同规定、拖延支付工资等情况下,将面临法律制裁。
具体而言,劳动法将拖欠工资行为规定为“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并可依照不同情形,从轻罚款、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措施中做出选择。而关于拖欠工资的具体条款,则在《劳动法》第48条第一款中有所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并向劳动者提供工资明细表。以上规定均为强制性规定。”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应当在约定的时间内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且必须在与其劳动量相匹配的情况下,支付符合国家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以上规定,拖欠工资,劳动者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仲裁,甚至诉诸法庭进行维权。
此外,劳动法第83条还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拖欠或者无故拖延支付劳动者工资,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劳动者告知工资数额和支付方式。
综上所述,拖欠工资问题在《劳动法》中具有明确的规定,用人单位一旦存在相关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对于劳动者而言,应当了解自身权益,通过申请仲裁等方式进行合理维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